光伏真的能賺錢嗎?收益從哪來?光伏發電的收益有三部分組成:光伏發電節約電費的收益;光伏發電補貼收益;光伏發電賣電收益。
光伏發電節約電費。也就是自己的設備發電后自己用,將太陽能光伏板產生的直流電通過逆變器轉化為交流電后供自家的電器使用。這種模式可能會存在的問題就是,只有白天能使用自家發的電,晚上則要使用的電。不過也有盈余儲能的模式,就是將白天用不完的電儲存在蓄電池里,供晚上使用。
光伏發電補貼收益。就是國家給補貼給你的錢。從前為了大力扶持光伏安裝工程,戶用光伏電站可以享受每度電3分錢的補貼,按照全發電量進行補貼。但國家發改委決定從2022年開始不再實行補貼,2021年將是補貼的一年。不過除了國家的補貼,有些地方上也是有額外補貼的,而且地方制定的補貼政策與國家政策不沖突。
光伏發電賣電收益。如果自家盈余儲能過剩、或只想投資光伏賺錢,就可以通過余電上網的模式。將剩下的電能或全部電能上傳到,電網就會根據當地的燃煤發電基準價付給你收益。
傳統上用市電帶動水泵抽水,需要拉電線到水源處,往往距離是幾公里甚至更遠,并且電量隨著距離損耗也非常厲害,成本很高。太陽能揚水系統就非常靈活,就近水源處安裝,不管是山地還是坡地,只要有良好的日照就可以穩定工作。揚水系統全自動運行,無需人工值守。一次性投資,系統可用20-25年。
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的環境破壞太多,建設太少。幾十年的歷史欠帳需要盡早補償。過度損壞環境資源的經濟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國家已經制定了2050年達到發展中國家的富裕水平。然而,如果環境欠帳、農業、林業等欠帳沒有得到補償,拖著這根短腿,必然無法實現此宏偉的戰略目標。科學技術的進步層出不窮,日新月異。筆者呼吁各級、各界人士,以發展的眼光積極看待國家各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把抗旱救災的成本投入在現代化農業的建設,足以啟動由新能源技術推動的農業產業革命,使農業生產效率得到高速發展。在國內使用新的發明創造,避免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現象,則技術發明人能感到欣慰。現代科技的快速推廣,必將恢復東北肥沃的黑土地,恢復西北絲綢之路,新疆甘肅的左公柳再現,沙漠變綠洲,戈壁披綠裝,黃土變良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把農業人口解放出來,把社會福利覆蓋,內部需求必將長足增長,使經濟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同時進入綠色循環經濟,我國才能發展為一個社會和諧、環境和諧的共同富裕國家。
太陽能發電的優勢
通過對生物質能、水能、風能和太陽能等幾種常見新能源的對比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太陽能發電具有以下優勢。
(1)光伏發電具有經濟優勢。
可以從兩個方面看太陽能利用的經濟性:一是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在接收太陽能時不征收任何“稅”,可以隨地取用;二是在目前的技術發展水平下,有些太陽能的利用已具經濟性。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類開發利用太陽能技術的突破,太陽能利用的經濟性將會更加明顯。如果說20世紀是石油的世紀,那么21世紀則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紀(太陽能的世紀)。
從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建設成本來看,隨著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大規模應用和推廣,尤其是上游晶體硅產業和光伏發電技術的日趨成熟,建筑房頂、外墻等平臺的復合開發利用,每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建設成本越來越低,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已具有同樣的經濟優勢,而且隨著國家平價的政策推行,其普及會越來會廣。